本篇文章4092字,读完约10分钟

经过记者李潮文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出发

 

编辑

 

在澳大利亚广阔的内陆荒原上,蔚蓝的天空(/k0 ) )呈现出咄咄逼人的美。 这种美及其地下难以想象的丰富矿床,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迷倒了中国企业。 自去年以来,中国公司涉足澳矿的新闻频繁受到关注。 近日,《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前往澳洲大陆东北部,进入矿区,采访已在当地扎根的中国公司,发回这篇《抄底澳矿》系列报道,分别从开采、管理和市场三个角度,展现了中国公司在澳门开采的真实景象。

“澳矿收购战再掀风云 民企比国企更善于“抄底””

下午6点,一只袋鼠出没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名叫芒特艾萨( mountisa )的荒野上。 突然,越野车疾驰而过,三三两两的袋鼠们吓得远走高飞。

车上坐着几个中国人。 他们不是游客,而是小镇ladyannie铜矿的管理层。 去年,这家铜矿被港股上市公司中科矿业( 00985,hk )收购后,澳大利亚北部偏远城镇相继出现华人身影。

近年来,中国公司从未离开过海外广阔的资源市场。 日前,五矿资源( 01208,hk )对澳大利亚矿企业怀有敌意地发起收购,备受瞩目。 很少有人意识到,在大型国有企业的巨大身影下,民营企业已经悄然出海,四处并购。 与大型国有企业马上就要百亿元的收购规模相比,民营企业的资金规模小,但胜过灵活性。

国有企业:毫不费力地收购狙击战

 

出乎意料的是,五矿资源于4月4日开价63亿美元,被同时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上市的铜矿产商equinox拒绝。 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五矿资源目前25亿美元左右的总市值。

4月7日,equinox发表声明称,五矿的敌对收购“明显是机会主义的”。 企业董事长petertomsett表示:“五矿资源提出了这样低的价格,大大低估了我们的价值,忽视了企业快速发展的潜力。 特别是在铜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

这座桥在“敌对收购”中并不少见,“许多公司用这种说法来寻求好的成本。 ”。 长期关注矿业海外收购的人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

五矿志必得。 4月12日,五矿宣布仍将向equinox股东发送收购函,市场预计五矿将上调收购价格。

现在已经不是两年前的情景了。 在海啸席卷全球后的2009年,上海铜的价格还在40000元/吨左右。 上周末( 4月22日(沪铜收报71660元/吨)。

2009年,全球资源市场到处都是廉价资产,五矿以13亿8600万美元的对价成功从ozminerals收购了sepon等资产,成为中国矿企业海外抄底经典案例。 其他中资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账面损失惊人。 中国铝投资力拓,亏损超过750亿元,创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亏损纪录。 国开银行收购巴克莱,平安收购亏损200亿元以上的富通,238亿元投资只剩下10亿元。

“澳矿收购战再掀风云 民企比国企更善于“抄底””

而且,大部分民营公司也悄悄地出海,把触角加深到澳大利亚这样矿产丰富的土地上。 与国有企业大企业马上就有数百亿的收购规模相比,他们的资金规模很小。 中科矿业用1亿3500万澳元买下了这个叫ladyannie的铜矿。

民营企业:“能买到好的矿山真是幸运”

 

蕾迪·阿尼是个命运多舛的女性,能把她收在包里,中科矿业对“幸运”直呼其名。

ladyannie铜矿和厂房位于昆士兰州西部,原隶属于当地矿业企业,开采业务依赖银行贷款维持。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含铜资产价格急剧下跌,企业资金链断裂,宣告破产,该矿被银行抵押用于偿还贷款,开采项目也停产。

危机时刻,一位解雇者从清盘官那里购买淑女安妮,等待着出手的好成本。 年5月,中科矿业买下她,重新添置生产设备,招募工人,同年9月,停滞的开采项目开始了。

“现在我们可能要花30倍以上的钱”。 企业首席执行官达蒙·伯贝尔对《每日经济信息》的记者说:

之所以在短时间内使这座矿山的价值迅速膨胀,不仅是上升的铜价,也是经过勘探持续上升的资源量。

中科矿业接管ladyannie时,根据当时探明的储量,可开工约4.5年,年产铜25000吨。 根据交易,中科矿业在ladyannie周围拥有约3000平方公里的勘探权。 根据澳大利亚相关法例,拥有勘探权的企业只有在审查范围内勘探新矿,向当地有关部门申请,通过环境保护等审查,才能行使采矿权。

矿区采访当天,达蒙·伯班克向记者表示,距离ladyannie不远的anthill矿区发现了资源量估计为3.6万吨的新铜矿,其中部分地区浅层铜含量达3.95%,全球铜矿平均铜含量为1%

damonbarber先生说,如果他知道那个被炒鱿鱼的房子在这个矿上有这么大的上升可能性,他可能不会卖给他们。

这对他们来说不是第一次幸运。 中科矿业控股股东赵渡旗下的另一家金矿公司国际资源( 01051,hk ),在与国内大型矿业企业争夺金矿资产时,因国际资源决策早、出价高而一举获胜。

“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多,不如中小企业敏捷,在国际市场上的评价比较保守,有时不如中小企业迅速。 ’五矿前干部马骤解体说。 现在他是国际资源的行政副社长。

身份问题和国际化程度

 

正如马驲所说,小型民营企业能够在海外成功仿制,绝不仅仅是因为运气,也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民营企业减少了背景的烦恼。 这常常是国有企业海外并购时的“绊脚石”。

中铝力拓收购失败就是典型的例子。 中国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普遍具有双重身份。 例如,中铝集团前总经理肖亚庆在离开中铝之前,是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中铝积极宣布的融资计划试图用来展示资金实力,反而加重了澳大利亚人的担忧。

澳大利亚方面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国有企业的实力,还有隐藏在国有企业背后的政府“手”。 “中国政府是否想控制澳大利亚的资源,一直是澳大利亚国内担心的问题。 ”澳大利亚前工业部长ianmacfarlane说。

中铝集团不是第一次海外投资时遭遇国有身份问题的中国公司。 2005年,中海油在美国优衣库企业的竞争中,因身份问题受到美国政界和舆论的强烈质疑,最终不得不取消收购计划。

“我们在收购时几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赵渡继续强调他们是国际性公司。

damonbarber担任德意志银行亚洲区董事长和金属采矿总监,该公司副主席owenhegarty担任力拓铜金部总经理,60岁以上的矿山经理barrydeans在ladyannie停产前担任矿山经理。 主席赵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国际金属贸易,拥有两家上市公司。

赵渡表示,这种国际化的团队意味着更专业,这也是民营企业出海的第二大特点。

相比之下,国有企业在海外并购时,往往在内部组建队伍,出海后,原班的军队常常水土不服。

“中国的公司在海外买废弃的矿。 例子太多了。 》中国矿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益康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介绍说,海外购买矿山的主要风险在于对实际矿山储量的判断。 一家公司在尽职调查阶段不够细致,缺乏专家,又急于购买矿山,所以轻信地质调查机构的所谓调查报告。 “有些公司雇用当地移民代理进行尽职调查。 因此,一听说有些资产出售是中国的买方,就拒绝重新交易。 ”

“澳矿收购战再掀风云 民企比国企更善于“抄底””

在中科矿业担任勘探大任的是勘探经理jayklopper。 中科矿业今年拨给jay的勘探经费达到2500万美元。

站在新发现的鸳鸯矿区,周围一望无际是红土和矿石,杰伊兴奋地在地上捡起石头,交给了周围的人。 “这块石头很漂亮,有蓝色和绿色”。 外行人眼中的石头,在杰伊的眼里是寻找铜山的“指南针”。

资金不再是难题

 

即使算上并购时民间资本的专业性和灵活性等特征,出海的依然是少数,主流是国企,一大因素是他们有钱。

据普遍推测,中铝收购里约,当时企业亏损近100亿美元,但为收购里约突然宣布筹资195亿元,获得国有银行贷款。

目前,民营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收购资产时,资金不再是最大的问题,发放新股、贷款是融资渠道。 为了收购雷尼尔公司100%的股份和位于秘鲁的MinaJusta公司70%的股份,中科矿业于去年6月筹集了大规模的股份分配资金。 当时,企业分配新股234亿股,股本从原来的约32亿股突然扩大到266亿股,分配股价每股仅为0.2港币,与停牌前的价格0.475港币相比,折价57.9%。

“澳矿收购战再掀风云 民企比国企更善于“抄底””

在非上市公司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会选择少数进入方法。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是一种灵活的方法。

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解体指出:“国有企业出海可以是博大精深,民间资金可以是博大精深。” 日本公司在海外购买矿山时,大多采取准入方法。

日本钢铁公司比中国钢铁企业对海外铁矿石的依赖度更高,85%的铁矿石诉求全部来自海外。 但是,不像中国那样马上寻求支配权,而是日本公司投资海外资源时,大多只占股票的5%~10%。

通过采用准入方法,在价格谈判时,日本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价格等内部消息,也有助于扩大生产能力,防止供给跟不上而价格上涨。 另外,日本企业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管理,不会陷入在当地就业、劳资、土地等问题。 而且,日本公司往往投资于同行的竞争对手,而不是最大的铁矿公司。 例如在澳大利亚,日本在原来第三大罗布河铁矿投资的巴西,日本投资第二大mbr铁矿,向卖方扶植同业竞争对手,比较有效地防止了卖方的垄断。

“澳矿收购战再掀风云 民企比国企更善于“抄底””

由于面临种种困难,中国资金近年来确实放缓了并购步伐。 根据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的最新报告,年,中国在海外的矿产投资为4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55%,仅占全球矿业交易总额的7%。 曾经领先于2009年全球矿业收购交易额的中国被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赶超,安永在此基础上解体,与中国一样,许多快速发展中国家确定了未来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原材料供应来源。

“澳矿收购战再掀风云 民企比国企更善于“抄底””

“在几乎所有国家的转型发展中,资源的吸收是不可缺少的。 日本曾支持大财团的海外收购,但现在轮到中国,光是买矿山这一步,就比在市场经济中淫乱了好几个世纪的西方企业还处于青春期。 ”。 业内人士说。

转载时请联系“每日经济信息”报社。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报社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 br// h// br// h /联系电话号码: 021-60900099转688转/ br// h// br// h// h// h/h /的联系电话号码

标题:“澳矿收购战再掀风云 民企比国企更善于“抄底””

地址:http://www.cssjsxh.com/cjbtzx/9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