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95字,读完约5分钟

经过记者李泽民从林州出发

张庚(化名)是河南省林州出身的打工者,他和其他12名打工者现在正在随身携带材料四处商量。 已经半年了,至今还没有得到任何赔偿。

张庚去年6月向一家职业介绍所支付了1.4万元的费用后,去了位于非洲西海岸的安哥拉打工,但不知道自己感染了传染病。 半年来,他不但没有得到一分钱的报酬,还被铁棍毒打。 张庚和工人们辗转逃往国内,却因病负债累累。

主导这次兼职的单位是河南林州市大众职业介绍所,负责人是王俊红。 根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的调查,王俊红在河南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经营这家职业介绍所多年。

这13名农民工的遭遇只是林州非法职介生意的冰山一角。 在太行山下的这个城市,有很多农民工在国外打工,也产生了很多非法的职业斡旋机构。

厚厚的账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出国打工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估算,2007年以来,已有500多名农民工被骗出国。

5月9日,《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与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加拿大等国务职务的许多名单上的农民工取得了联系。 一位农民工说:“被骗的人很多,过去没有工作,支付的1、2万元的费用也回不来。”

此次林州13名农民工向大众职业介绍所支付费用后,该负责人王俊红全面委托林州市河顺镇官庄村民宋景诗。 之后,宋景诗没有为这些工人办理合法的海外工作手续,获得商务签证,没有签订正式的外派合同,所以把这些工人带到了安哥拉。

年7月,13名农民工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中安建设企业工作,到了年底,其中只有2人领了微薄的工资,剩下11人身无分文,“生活得不到任何保障”。

根据林州商检局介绍,大众职业介绍所机构性质为民办,其职业介绍许可证书由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发,业务范围为职业介绍、劳务输出等。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发现,该所营业执照中,业务范围最重要的是经营国内职业新闻项目,不具备经营对外劳务输出的条件。

根据林州商检局方面的说法,大众职业介绍所没有向商检局办理备案登记等相关手续。 这是一家非法的职业介绍机构,被骗的外出打工的人数达到了500多人。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多次联系宋景诗,都没有结果。 随后,记者打王俊红的电话,她否认自己在人社局工作,而是在劳动服务企业工作。

王俊红说,他不认识宋景诗,也没有创办大众职业介绍所。 她后来说,大众职业介绍所早就关闭了,问她理由,她咽了回去就挂断了电话。

但是根据林州市商务局给林州市政府的书面证明,王俊红在人社局工作。

2007年7月22日,林州市商务局对外发表的《具有合法职业介绍资格的民办职业机构名单公告》中有大众职业介绍所,其法人代表为王俊红。

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林州许多职业介绍机构背后都有公务员的影子,给农民工维权带来很大困难。

前述13名农民工回国后,试图收回所支付的费用等,但从宋景诗中得不到任何解释。 当地商务部门、劳动部门、公安部门、法院等对类似案件束手无策。

据当地商务部门介绍,“他经营劳务中介是劳动部门批准的,我们无法管理。 ”。 经商务部门批准的中介机构和农民工发生纠纷后,均建议当事人向政府、公安等请求救助。

劳动部门的意见是:“外国打工的劳动者引起的纠纷我们没有管理。 即使是我们批准的中介机构,我们批准的也只是国内的中介,他做了海外的劳务中介,所以必须由其他部门管理。 ”。

公安部门认为,这种中介机构确实有违法行为,但不构成犯罪。 公安部门无权管理,涉外案件属于新生案件,“有点吃不消”。

法院方面认为,涉外类案件以前未经审查,确实难以掌握,因此拖延了很久。

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介绍,林州的海外劳务中介机构目前约有6、7家,主要分布在市内,但也有部分直接开设在农村个人家里。 这些中介机构没有一家证书经商务部、省商厅批准或备案。

林州市总工会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即使这些中介机构可以在市区租房子、打电话,他们向每个农民工收取的钱也大概在1万~2万元。

这些员工表示,这些中介机构未与外国民工签订合同,让农民工先支付数千元的费用。 这些中介机构向外国农民工办理30日的观光护照,不是外出打工的护照。

根据林州市总工会职员法维权中心主任李说明书的统计,林州的外出务工纠纷呈上升趋势。 他说,现在这种事情发生后,海外因工病死的工人一般得不到赔偿。

该中心收到外国农民工投诉的人数达100人,死亡人数达3人。 目前,冲突集中在乍得、蒙古、利比亚、新加坡等国。

李说明书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建议,近年来,劳务中介市场越来越混乱,国外劳务中介市场亟待完善规范,相关主管部门应密切关注这个市场。

北京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卢临认为,农民工一定要做好前期准备。 因为出国打工的价格很高,必须选择有信用和资格的中介机构。

根据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和其他行政法规的规定,境外就业中介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由商务部统一批准,未经批准和登记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境外就业中介活动。

专家建议,劳动者在应聘时,应当要求经营企业出示经营资格证书,或者向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咨询,确认海外劳务新闻的真实可信度。

标题:“境外务工半年分文未得河南非法职介5年忽悠500农民工”

地址:http://www.cssjsxh.com/cjbtzx/8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