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0字,读完约4分钟

经记者李亚蝉出生于广州

支撑着广东省“世界工厂”地位的制造业,现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最近,被称为“制造业富士康”的台湾宝成集团的裁员风波似乎标志着曾经充满活力的珠三角“三来一补”入秋已久。 据说被裁员的这18人基本上是在企业工作了10多年的中层干部。

裕成制鞋厂厂长曾锦昌昨日( 11月8日)证实了裁员消息,裁员原因是“订单萎缩和生产经营严重困难”。

虽然转型谈了很多年,但难以计算的中小规模制造业依然在经受这曾经的“淘金热”,等待着度过另一个冬天。 而且,像宝成集团这样有“逐价而居”能力的人,在开拓新领土的过程中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听到“16年5个月”的工作年限,宝成集团东莞黄江裕成制鞋厂工作多年的刘羽(假名)感慨良多。

前几天,终于熬到中层的湖南人和其他17名工人突然接到了工厂裁员的通知。 “那天,台湾干部的高层到了,但是没有说话。 企业代表宣读了劳动合同解除公告,上面写着我们18人的名字。 ”40岁的刘羽最近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诉说了上个月27日的经历。

东莞江裕成制鞋厂所在的台湾宝成集团是珠三角早期“三来一补”公司的典型。 这家创立40多年的台湾制鞋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追求廉价的生产环境,在大陆开设了工厂。 据悉,宝成集团目前在珠江三角洲珠海、东莞、中山、河源设有工厂。

进入珠三角20年来,广东“世界工厂”地位迅速确立,但宝成集团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运动鞋和休闲鞋制造商,鞋类年产量超过2.5亿双,按批发价格计算,全球运动鞋和球鞋

随着珠三角制造业破产危机加剧,宝成集团因近期东莞黄江裕成制鞋厂突击裁员而掀起风波。 对于巨大的宝成,这次裁员人数不是18人那么多。 但是,这18人基本上是在企业工作了10多年的中层干部。

关于裁员的原因,正如刘羽收到的通知一样,“订单萎缩和生产经营出现了严重困难”。 关于具体情况,曾锦昌不想详细谈。 他说,目前被裁减的工人正在与小组协商,其中承担着传达小组决策的职责。

根据宝成集团今年第三季度的业绩,该集团今年第三季度合并收益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受汇率波动、人工成本和原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合并营业利润和合并营业净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下跌7.7%和14.6%。

由于欧洲都柏林危机、北非和中东的动荡以及大陆各类价格的上涨,今年外贸鞋代工领域空前困难重重。

劳动密集型公司从一开始就是“按价而居”。 20世纪80年代末,宝成为了分散生产基地,利用海外地区较为廉价的生产环境,通过投资的裕元工业(集团)有限企业以下称为“裕元集团”),在中国大陆、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地相继设立了工厂。

裕元集团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中华地区鞋类制造业务占集团销售额的比例达到71.1%。 而且,该集团目前正在大陆和其他地区设立新的生产设施。

广东省地方政府近两年提倡“提笼换鸟”,部分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粤北、江西等地转移。

刘羽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在此之前,该工厂已经有很多订单转移到宝成江西工厂生产。 他怀疑自己和工人被解雇,或与宝成的业务转移有关。 工厂现在的调动也非常频繁,在被裁之前,他今年调动了三次。 据悉,宝成集团目前在江西设有5家工厂。

但是,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认为,便宜的订单转移到江西是很正常的。 “宝成现在中山、珠海等工厂还在,规模也差不多。”

李鹏认为,珠三角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的因素全部消失,产业本身产能过剩。 这是因为在今年新的内忧外患下,质量、资金、管理、顾客等竞争力较差的公司不太能支持。

但是,在珠三角制造业奋斗多年的刘羽眼前,不得不思考自己的退路。 “未来的道路到那时再看。 因为我现在40岁了。 ’妻子和孩子都在广东,为离开宝成后的计划刘羽而烦恼。 “现在想想,进了工厂就害怕。 这么大这么漂亮的工厂还靠不住。 ”

标题:“东莞“鞋大王”突裁员疑为工厂内迁做准备”

地址:http://www.cssjsxh.com/cjbtzx/7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