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5字,读完约4分钟

经记者陈莉莉从北京出发

2007年联合提出新的信用政策《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用风险的意见》以来,9月27日,环境保护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又联合发文,正式启动基于证据的绿色信用政策判断的研究工作,“中国绿色信用数据中心, 宣布为商业银行实际落实绿色信贷、风险管理和环境风险判断提供新闻支持。

业内人士评价说,该项目“从政府层面启动了环境保护信用体系的建设,共享了此前由环保部门和银行监管的公司的环境新闻。”

2009年,环境保护部开始向中国人民银行信用新闻系统提供公司环境记录。 截至年底,已记录到40000多家环境违规行为,由此限制或被银行追回贷款。 已有20多个省市建立了地方性相关管理办法和公司环境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并有约4万条环境保护新闻被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

作为绿色信贷政策判断研究项目的合作执行机构,商道纵横副总经理陈晓燕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基于证据的绿色信贷政策判断研究工作,主要是两个业务文案。 建立环境判断体系包括如何判断银行的执业环境绩效,“许多银行通过贷款执行项目进行环境绩效表现,人们也通过银行的贷款项目评价银行的社会责任感”。 包括如何判断公司对环境的影响好坏。 此外,成立的“中国绿色信贷数据中心”期望银行和公司找出做法,帮助绿色信贷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绿色信贷”开启“证据”时代”

以前也有绿色信贷数据中心,但是接下来要建设的绿色信贷数据中心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陈晓燕说,最重要的是时间的长短。 “如果公司的环境方向有问题,数据中心很快就会出现。 如果银行能够及时看到,我们就不会发生绿色信贷以外的业务”。

记者了解到,时间长短已成为公司、环境保护部、银行等公司贷款链中“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陈晓燕说:“希望新的绿色信贷数据中心建成后银行能够应对这一问题。”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庆丹认为,项目研究的主要成果是建立和运营能及时与银行监管部门共享的综合公司环境新闻数据库,“数据库对绿色信贷具有源头作用”。

据悉,绿色信贷政策判断研究项目以河北省为试点对象,开展积分钢铁公司的环境绩效判断。

河北经济贸易大学绿色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小江对媒体表示,由于缺乏具体统一的行为标准,各商业银行只能根据各自的理解制定绿色信贷的战术、方针、政策、制度、流程和产品。 并且,如果没有标准,就不能确定规定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绿色信贷的实施没有目标,考核没有根据,奖惩没有尺度。

年,30多家银行发表了公司社会责任报告。 陈晓燕说,虽然一些银行有关于“绿色信贷余额”的具体展示,但银行与银行之间关于“绿色信贷余额”的金额差异很大,“各银行关于绿色信贷的概念定义也不同”。 “出现了绿色信贷的概念”,但具体边界在哪里,什么是真正的绿色信贷,绿色信贷的尺度在哪里? 陈晓燕说:“说不清楚,但没有统一的口径。” 这是银行绿色信贷的初级困惑。

““绿色信贷”开启“证据”时代”

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信息》,银行“具体从事融资业务时,又出现了困惑”。 第一个关于绿色信贷的第一个拷贝是评估银行无法向哪些环境友好的公司融资,然后向发展迅速、环境友好的公司融资。 “‘不借贷’的最终定义是什么? ”、陈晓燕希望“判断体系和数据中心能够为银行提供参考”。

绿色信贷起源于2007年,环境保护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为遏制高能高污染产业盲目扩张,联合提出的新信贷政策。

从此,许多银行开始了“绿色信贷”项目。 而且,许多人的目光开始转向绿色信贷以及与其相关的公司和银行。 云南省绿色流域的创始人于晓刚和国内9家环境非政府组织发布了“黑名单”——“中国银领域环境记录非政府组织版”。 该民营报告包括14家中资上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履行现状,部分银行在环境新闻发布、高能耗、高污染贷款等方面表现困难。

标题:““绿色信贷”开启“证据”时代”

地址:http://www.cssjsxh.com/cjbtzx/8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