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15字,读完约7分钟

经过记者许凤婷从成都出发

拥有80多项专利,在欧美、日本公司垄断的市场中出类拔萃的成都威力生生物技术有限企业(以下简称威力生),制造血液透析设备,售价低于同类进口产品的一半; 一年间,产品销往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威力生如今成为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司中耀眼的“明星”。

“如果当初不采取阶段性战术,先制造比较简单的透析器复用机,再制造高端血液透析机,我们早就‘死’了……”

“如果没有2009年政府资金的支援,我们早就‘死’了……”

前几天,威力生总经理陈贵文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讲述了创业过程,可谓波澜起伏,步步惊心。

据悉,目前投资机构持有1000万元希望入股。 陈贵文告诉记者,如果是三年前,有人想拿出50万元给他,他马上就会捐赠50%的股份。 但是,现在威力“不差钱”,所以可以和投资者“谈谈条件”。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来说,由于可以通过血液透析维持生命,血液透析装置又称“人工肾”。

血液透析装置是依赖血液净化疗法的医疗设备,是集计算机、电子、机械、光学、声学于一体的体外循环系统,是当今世界救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可缺少的医疗设备之一。

但是,国内目前采用的血液透析机大多从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进口,不仅设备本身价格昂贵,而且采用价格也很高。 对尿毒症患者来说,每周必须多次进行血液透析2~3次,每次费用在600元左右,每月7、8千元的费用是不小的负担。 目前,国内自主开发制造血液透析机的公司只有3、4家,威力强大。

陈贵文想起了他入行时遇到的患者,依然在叹气。 该患者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三次未成功,妻子每天靠卖菜的收入支付透析费用,最后支撑不住,不得不放弃治疗。

“为什么我们不能制造自己的血液透析机? ”陈贵文从那时起就产生了将血液透析机国产化的想法。 当时,他也只是销售人员,没有技术,没有资金,陈贵文只能暂时封印这个想法。 直到2004年,他在广州打工时认识了刘韶林。 他们俩在医疗器械企业工作,分别是销售和技术方面的年轻骨干。

当时,国内已经上市了自主开发的血液透析机,使用国内设备可以减轻患者的一部分负担,但国产血液透析机在技术、服务方面存在不足。

“国产不等同于低价,不等同于低质量! ’刘韶林说,他决心很快与陈贵文合作克服这个难题。

2006年,陈贵文和刘韶林辞职走上创业之路,陈贵文担任威力生总经理,刘韶林担任总工程师。 前者负责销售运营,后者负责技术开发。 他们不停留在广州,来到了另一个城市成都。 陈贵文是四川人,但我对成都不熟悉。 “我选择来成都创业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很好。 ’陈贵文这样说。

为了筹集资金,陈贵文和刘韶林卖掉了他们在重庆、广州的房子。 从各个地方聚集,两个人筹集了500万元。 但是,在血液透析机这样的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发项目中,500万元是杯水车薪。 他们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首先开发“小试验牛刀”,然后开发血液透析机的附加设备——透析器复用机。

“如果一开始就制造血液透析机的话,企业早就死在半路了。 ’陈贵文现在非常感谢当时选择了分解目标的方法。 创业之初,没有经验,资金不足,选择透析器复用机对技术、资金的要求相对较低。 开发透析器复用机的过程,之后可以为开发更高端的血液透析机积累经验; 透析器复用机开发成功,投入市场后,可以带来收入,进而为下一步的研发提供资金来源。

“价钱比进口产品低一半 成都造“人工肾”走出国门”

“明明可以制造国产汽车,为什么国产血液透析机做不好呢? ’陈贵文说,实际上开始动手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困难远远大于想象。

“也许并不比造汽车容易。 ”陈贵文感叹,虽然汽车零部件大多标准化,易于购买,但血液透析机和透析器再利用机的所有零部件都非常特殊,没有现成的,必须自己设计,购买材料进行加工。

其中,为了一个小零件电磁阀,花了他们半年的时间。 当时,国内可以购买上千种现成的电磁阀,但没有一个能满足血液透析设备的要求。 需要高温、酸碱、耐腐蚀、耐磨,同时需要采用无毒材料。 从国外进口电磁阀的话,每瓶700元左右。 一台血液透析机和透析器的再利用机需要20多个电磁阀,光电磁阀的价格就需要1万元以上。

“价钱比进口产品低一半 成都造“人工肾”走出国门”

于是,陈贵文和刘韶林白天跑成都周边的零部件市场、模具工厂,晚上画画设计,在网上找供应商。 最终,他们找到了诀窍,分解了这个技术难题。 从浙江、广东等地分别采购主要零件,从四川找到加工厂,“自制”了透析设备专用的特殊电磁阀。 自主设计的这个电磁阀,一个100元左右,光这一点就比进口的省了1万元以上。

“价钱比进口产品低一半 成都造“人工肾”走出国门”

之所以到处筹措节约和预算,不仅因为威力选择了低价竞争的战术,而且确实是这家企业在最初阶段资金紧张。

2008年末,最初筹集的500万元不再被消费,威力活企业的财务状况陷入最坏的境地,两人一度靠吃面条生活。

为了省钱,陈贵文和刘韶林将各自的恋人和孩子送回乡下老家。 “一方面节约生活费,另一方面为了不分散注意力,不惜一切精力埋头创业。 ’陈贵文笑了。 家庭的不满和反对,他们只能敢于面对。

为了省钱,一到冬天和夏天,办公室都舍不得调整空,出门也尽量骑自行车出行。 刚来成都的时候,两个人分不清东南西北,经常骑自行车出行,他们很快对这个城市有了深入的了解,坚定了在成都创业中扎根的信心。

2008年冬后,2009年初,威力生终于迎来转机:在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中心的帮助下,其申报的国家创新基金、省科技厅支持计划相继通过,企业账面上终于有了“可观”的收入——政府资金支持合计。

“对我们来说,这是雪中送炭的救生金。 ”陈贵文并没有掩盖他们当时的窘迫,而是说:“如果当时有人愿意投资50万元,我们可能会换50%的股份。 但是,在没有成果之前,谁会冒这个险呢? ”

今天,陈贵文和刘韶林幸运的是,当初低谷时可能没有得到股票互换的投资交易。 最近,一位投资者发现了一名威力巨大的学生,表示想投资1000万元入股。 陈贵文说:“是否接受这笔钱还得再考虑一下。”

选择威力低廉的钱进行竞争的战术,将与企业实际做出的明智选择联系起来。 在高端医疗器械行业,这样的选择屡见不鲜。 那是因为市场被海外大企业垄断,价格高,所以市场诉求变成了真空。 国内公司利用技术实力+人工成本等特点,推出质优价廉的同类产品,就能迅速从巨头的包围中突破。 能够站稳市场,积攒实力,挑战国际巨头。

“价钱比进口产品低一半 成都造“人工肾”走出国门”

事实上,用这种方法快速发展的国内企业不胜枚举。 汽车制造业中的吉利、比亚迪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 电视制造商tcl、长虹等是成功的先例。

但是,选择低价战术的根本难点之一是如何才能达到低价。 体量大的同行业竞争对手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价值成本,但对于初创公司来说,销售规模小、为零的情况下,规模效应会怎么样?

只有一个出口。 创新!

对创业公司来说,资源有限,取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往往不容易。 如果创业公司要从细节做起,用“微创新”聚沙成塔,那就是好办法之一。 威力初期通过技术点滴的积累、突破,取得了80多个专利。 提高生产效率的新工艺、降低价值成本的新工艺、新材料、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新服务都是“微创新”的方向,“微创新”的机会无处不在,创业者如何把握才是关键。

标题:“价钱比进口产品低一半 成都造“人工肾”走出国门”

地址:http://www.cssjsxh.com/cjbtzx/7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