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8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陈时俊·周晓芳从南京、北京

开始油价暴涨,各大城市的加油站纷纷抱怨石油短缺的事情。 昨天11月17日,南京工业大学的两位女博士日前宣布,在秸秆、薯干、甘蔗等廉价植物中发现了石油替代品。 如果这个成果转移到生产行业,那么困扰世界的“石油依赖症”有望得到缓解。 在

中,秸秆精油是石油替代的标志,还是只是噱头?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理论上的小突破

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李恒、孙鹏是该技术的发明者。 昨天,在南工大的实验室,她们接受了《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的采访。

她们告诉记者,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生物资源的应用,但这个项目并不是像媒体说的那样“以玉米等为基础”替代石油衍生品的第一次,而是美国等其他国家、的

“另外,我们现在的课题研究还处于理论上有几个小的突破的阶段,对整个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开发过程进行了一定的改良。 离真正投入工业化生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两位博士表示,在开发山梨醇催化脱水催化剂的过程中,他们创新性地提出了表面电荷比对原理和同时浸渍还原的实验手段,成功地控制了活性炭载体表面nio的局部物理化学结构,提高了山梨醇催化脱水反应性能。 另外,还根据各种物理化学特征的结果,建立了催化剂的“结构-性能”关系,为其他生物质催化剂转化过程的催化剂设计提供了参考。

“南京工大女博士:秸秆炼油系误读学术成果”

专家:商业化突破难

“利用秸秆的精油在技术上基本没有问题,但在商业化和规模化方面存在难点,要从实验室转变为产业诉求,必须在实践中加以说明。 ”中国农村能源领域协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肖明松表示,乙醇汽油技术以其节能、低排放、原料丰富成为生物质液体燃料快速发展的一个方向,国内这些公司的秸秆纯化项目还没有进入商业化阶段

“南京工大女博士:秸秆炼油系误读学术成果”

肖明松表示,从“九五”期间到现在,国家层面出台了鼓励开发生物液体燃料技术的政策,许多技术成果在实验室诞生。 由于第一代乙醇汽油以粮食为原料,在世界粮食价格高涨的今天,逐渐被放弃,从2006年开始停止了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液体燃料项目。 第二代乙醇燃料,即玉米秸秆和其他非食用植物为原料的技术发展很快。

“南京工大女博士:秸秆炼油系误读学术成果”

相对于风力发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真正采用乙醇汽车燃料的国家还为数不多。 截止到上个月末,挪威石油企业开始销售混合了95%汽油和5%生物燃料的被称为bio95的新型生物燃料。 这种新型生物燃料来自丹麦土地收获后的秸秆。 肖明松说,我国乙醇汽车燃料的采用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2009年1月,中粮集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世界最大的酒精汽车生物燃料公司丹麦诺维科尔企业签署了框架协议。 记者了解到,以中粮、中石化和野比诺三者玉米秸秆为原料的万吨级第二代秸秆制纤维素乙醇示范装置有望于明年年底开工建设。 诺比诺比高级官员表示,只有在世界各地建设大规模的示范装置,形成从原料收集到大规模生产发酵的强大产业链,才能实现第二代秸秆制纤维素酒精的商业化。

“南京工大女博士:秸秆炼油系误读学术成果”

肖明松说,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百年内生物质液体燃料不容易完全替代石油,但可以作为替代而存在。 转载时请联系《每日经济信息》报社。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报社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联系电话号码: 021-60900099转688

每次预约的电话号码

北京: 010-58528501上海: 021

标题:“南京工大女博士:秸秆炼油系误读学术成果”

地址:http://www.cssjsxh.com/cjbtzx/10020.html